top of page


【台灣河溪學院】 我們建立什麼樣的願景 課程紀錄
「河作的故事」單元共有六堂課,在8月17日由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劉柏宏主持人分享「河作的故事-我們建立什麼樣的河川願景」。 從水環境歷年變化提出回應城鄉發展歷程的河川願景 台灣河川類群特性,如平原曲流、獨立溪流及辨狀河川等差異會影響願景討論,而水環境會隨著城鄉發展情境...
台灣河溪網
2023年9月12日


【台灣河溪學院】台灣水歷史與水文化 課程紀錄
「河作的故事」單元共有六堂課,在8月10日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顧雅文副研究員分享「台灣水歷史與水文化」。 水文化是人長期與水互動孕育出的文化 在探討水文化時不能忽略歷史的縱深,需要建立在水歷史的基礎上。而過去看待環境的視角多採批判性,如人類活動造成環境破壞。近年...
台灣河溪網
2023年8月29日


致所有願意求政績的議員或立法委員的一封信
原文作者:李璟泓先生 致所有願意求政績的議員或立法委員的一封信: 個人並不否定民代為地方求建設及政績的精神,這比那些尸位素餐,甚麼事都不做的民代要好得多。但是,以下幾個項目可能就是很容易踩到雷的,請民代以及幕僚們,千千萬萬在向各公部門要經費時,一定要謹慎為之:...
台灣河溪網
2023年8月22日


【台灣河溪學院 】認識台灣的河川治理體系 課程紀錄
「河作的故事」單元共有六堂課,7月20日是「河作的故事」第二堂課,由社團法人台灣河溪網協會鄒明軒秘書長依4-5年來對水保局及水利署的觀察,從政策、社會科學及公共行政的角度分享「認識台灣的河川治理體系」。 擁有不同名字的河溪...
台灣河溪網
2023年8月15日


【台灣河溪學院 】探尋水文化 課程紀錄
「河作的故事」單元共有六堂課,7月13日是「河作的故事」第一堂課,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楊志彬秘書長從多年社造經驗出發,分享「探尋水文化」。 從理解與持續對話開始 怎麼做才能達到心中理想的河川狀態?志彬老師首先提到感知水文化可以從深度理解對方想法,尋找持續對話可能開始...
台灣河溪網
2023年7月26日


【台灣河溪學院】 住在河川溪流的鳥朋友們 課程紀錄
「河川生命力」單元在認識魚類、蛙類後,很快地來到最後一堂課,在6月29日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呂翊維秘書長分享「住在河川溪流旁的鳥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認識河溪中的小鳥們。 多樣化棲地可以提供不同種鳥類棲息 鳥類會利用河川中的那些棲地呢?環境的異質性越多,能棲息利用的鳥類...
台灣河溪網
2023年7月14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