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IMG_0980.HEIC

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

過去五年,台灣河溪網舉辦「金/爛蘋果獎」,邀請專家學者與公民評審團,共同針對前瞻基礎建設中的「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進行評選,表揚優良工程,點出不當案例,藉此達到政策監督與檢討的效果,推動河川工程的反思與轉型。

我們認為一個好的河川工程,應以「自然正成長」為目標,重建河川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與過程,使河川恢復健康並提升生物多樣性,讓自然機制幫助我們面對更加嚴峻的極端氣候及社會挑戰。

因此,隨著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畫下句點,金/爛蘋果獎的精神也迎來新的轉化。2024年,我們舉辦第一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共收到13件作品,其中5件脫穎而出,成為值得鼓勵與分享的優秀案例。

2025年第二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將接續舉辦,期待集結更多來自公私部門的努力與創意,並透過實質獎項來累積台灣河川復育的案例,翻轉台灣的河溪整治思維,逐步恢復台灣河川的健康與生命力。

​檔案下載:

2025第二屆 台灣河川希望工程 評選辦法簡章 PDF

2025第二屆 台灣河川希望工程 報名表單

​附件一:評選資料檢核表.doc

附件二:著作權同意書.doc

第二屆評選辦法

徵選時間

即日起至2025年09月15日(一)18:00pm

​​

參加類別

參加作品需為針對劣化河川環境進行的修復及改善,若為原有自然河川之改造工程,不屬本獎評選範圍內。此處河川為廣泛定義,包含中央管及地方管河川、區域排水及各式排水、野溪等具自然營力下的水路,不限定權責機關。

第二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參加類別有三類,包含「環境營造類」、「水患治理類」、「水利設施改善類」,三類之內容如下:

  1. 環境營造類:

因休閒遊憩及景觀營造為目的,以減法設計之方式,拆除河川廊道內人工硬體設施物,恢復河川生態系結構、功能及過程,包含恢復在地植被、擴大種植複層林、河川兩側步道縮小硬鋪面並改採透水鋪面、既有水泥護岸恢復自然河岸等。此類作品著重在是否能跳脫傳統河川景觀營造思維,改以恢復河川健康及生物棲地等自然正成長方式來創造休閒遊憩功能。

  2. 水患治理類:

因水患治理需求為目的,以朝向自然解方之方式,改善河川廊道之自然營力、型態、消能機制為前提,進行的相關修復工程或管理措施,包含還地於河、恢復洪泛平原、重新連結河道與洪泛平原、拆除或優化既有水工構造物等。此類作品著重在是否能跳脫傳統治水思維,改以河川復育、恢復自然水文作用等自然解方作為因應水患的解決方法。

  3. 水利設施改善類:

因水利設施改善為目的 (包括防水、洩水、蓄水、引水及其他水利建造物),以同時改善河川連結性及棲地品質的做法,修復水利設施所提供之功能,或因應既有設施功能已不再需要,拆除既有水利設施,恢復河川自然營力及連結性。此類作品著重在發展照顧河溪環境的創新技術,改善與優化既有水利設施,或搭配管理手段支持水利設施的退場。

​​

評選標準

第一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 ,將以生態功能(70分)、計畫執行過程(15分)及社會影響力(15分)三大部分進行評選,其評選標準,請詳看評選簡章。

​​

評選方式

  1. 評審委員:( 委員名單將於報名截止前公布 )

由生態、景觀、水利工程等相關專家學者,結合公民評審團組成。( 公民評審團將由台灣河溪網公開招募並做評選培訓 )​

總召集人_廖桂賢( 社團法人台灣河溪網協會 理事長 )

生態_趙榮台( 社團法人台灣河溪網協會 顧問 )

生態_林惠真(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終身特聘教授 )

水利_孫建平(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教授 )

水利_陳樹群(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

景觀_張華蓀( 台灣可及環境設計協會 理事長 )

景觀_彭文惠( 中原地景建築系 副教授 )

  2. 採兩階段方式審查:

第一階段以書面資料審查為主,審查重點包含內容完整度及規劃設計構想。評審委員根據書面資料,選定能進入第二階段實地現勘審查名單,並從現勘過程確認名次與獎項。

​​​​​

作品繳交內容

下列為書面審查之內容,也是影響是否能進入第二階段現勘審查之評選關鍵,應以文字與圖面簡潔呈現作品的背景、設計構想及完工成效。原則上 A4 大小 15-20 頁,以 25 頁為限( 不含附件 ),內容請詳看評選簡章。

​​​​​

作品繳交方式

  1. 請先填寫線上報名表單:2025 第二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報名表單 

  2. 請將作品以PDF檔案,連同附件評選資料檢核表及著作權同意書,寄送至台灣河溪網信箱 ching.liu@twrna.org,我們收到報名表單及PDF檔案,確認無誤或缺漏將回傳報名成功確認信,將進行後續審查。

​​​

歷屆得獎數量

01

河川復育特別獎

03

​特優獎

02

優質獎

00

佳作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