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河溪學院 】探尋水文化 課程紀錄
「河作的故事」單元共有六堂課,7月13日是「河作的故事」第一堂課,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楊志彬秘書長從多年社造經驗出發,分享「探尋水文化」。 從理解與持續對話開始 怎麼做才能達到心中理想的河川狀態?志彬老師首先提到感知水文化可以從深度理解對方想法,尋找持續對話可能開始。在河...
台灣河溪網
2023年7月26日
55


【台灣河溪學院】 住在河川溪流的鳥朋友們 課程紀錄
「河川生命力」單元在認識魚類、蛙類後,很快地來到最後一堂課,在6月29日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呂翊維秘書長分享「住在河川溪流旁的鳥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認識河溪中的小鳥們。 多樣化棲地可以提供不同種鳥類棲息 鳥類會利用河川中的那些棲地呢?環境的異質性越多,能棲息利用的鳥類種類可...
台灣河溪網
2023年7月14日
48


【台灣河溪學院】 住在山澗溪溝的青蛙朋友們 課程紀錄
6月初李政霖老師從實地觀察出發,以豐富的插畫、照片及影片分享精采的水下世界後。接著是6月15日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李承恩常務理事分享「住在山澗溪溝的青蛙朋友們」,說明溪流蛙類生態習性,以及從蛙類需求設計溪流工程的參考方向。 蛙類需要多樣化微棲地滿足不同棲息需求...
台灣河溪網
2023年6月29日
36


【台灣河溪學院】趴溪看魚的一百種可能 課程紀錄
由趴溪打開對溪流的想像 課程一開始,政霖老師就提出一個疑問:對溪流的想像是什麼?」每個世代對溪流的溪流的想像會有差別,到溪裡抓魚蝦、在溪邊烤肉玩水又或是想到在溪流發生的意外事件,從親近到陌生、疏離,你和溪流的距離是那一種呢?...
台灣河溪網
2023年6月20日
83


【台灣河溪學院】 溪石與濱溪植物的觀察 課程紀錄
河溪學院第三堂課於5月18日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方韻如資深經理分享「溪石與濱溪植物的觀察」,認識溪石與生物、環境間的關係,即使只是一顆石頭也有大大的學問在其中。 石頭是河溪生態的重要基礎 透過韻如老師說明,認識到石頭的組成是河溪生態重要基礎,無論大石小石,石頭的存在會...
台灣河溪網
2023年6月7日
168


北港溪河濱工程記事(1):河川、雜林與人
前言: 5月14日城鄉河溪論壇有一篇聯合報報導的北港溪剷3公里野林 打造雲林最大的河畔草原成了討論焦點,引述協會桂賢理事長的留言「濱溪林扮演重要的生態功能,只因為擋住人類視野,就貶為野、雜;只因為立委的要求,就把濱溪林剷除,河川生態倒大楣,人類更是損失了生態系服務。」。詳閱...
台灣河溪網
2023年6月2日
136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