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爛蘋果的誕生【第一屆金爛蘋果獎回顧與緣起】
前言:
為了更深入討論此獎項的成立目的以及精神,我們製作了金爛蘋果獎的懶人包,配上第一屆金爛蘋果獎回顧讓人收穫滿滿。


2018年12月,苗栗縣卓蘭鎮大安溼地被改造為石虎公園,原先植被被全數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光禿禿的水泥地以及石虎造型人工水池。
為了避免更多石虎公園的產生,台灣河溪網於2019年3月於北、南各召開一場前瞻監督戰略工作坊,正式宣告由民間動員監督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
相關資料:
1.石虎公園: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12-22/184373
2.前瞻監督戰略工作坊

在了解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他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關係。
首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八大建設計畫:
1.軌道建設
2.水環境建設
3.綠能建設
4.數位建設
5.城鄉建設
6.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
7.食品安全建設
8.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
其中,水環境建設又分為:
1.水與發展
2.水與安全
3.水與環境
而「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則是落實「水與環境」相關目標的具體方針
(如下圖)


針對「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行政院經濟部水利署提出了「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計畫書核定本」。相關資料:https://flwe.wra.gov.tw/cl.aspx?n=7820
在核定本當中提到了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的具體目標包括:
其中,第一項和第三項偏向自然生態層面,而第二項偏向人文社會層面。由此可知,生態環境改善應是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的首要目標。
實際上,大多數的全國水環境工程都是以「社會環境改善」為主。從此可以看出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在實行上逐漸脫鉤,執行成果與預設目標南轅北轍。
(如下圖)


另外,政府還提到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執行策略應包括:
使其工程內容真正有益於生態層面,並且公開透明化,讓民眾參與政策的執行及監督。

如果有確實落實生態檢核機制,為什麼破壞石虎棲地的大安濕地公園能仍夠通過審核?
預定工期越來越短,又如何能讓公民參與真正發揮對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的監督?
一項工程的相關資訊散落於水利署、漁業署、環保署、各縣市政府官網等等,點入官網資料有些甚至未經時間、地區排序。
資料搜尋對民眾們來如此困難,難道這是公部門所謂資訊公開嗎?

除此之外,自2016年到2020年,水環境改善計畫已接收中央補助超過209億新台幣。這些投資或許帶來了量化的成果,如水利署官網宣稱的「營造88處水環境亮點」、「改善420公頃以上親水空間」,但是其工程品質大部分都並沒有符合水環境改善計畫設定的標準。

接著,讓我們來認識金爛蘋果獎是如何審核各縣市的全國水環境改善工程。

在實際探勘現場之前,河溪網會蒐集中央、地方政府提供的工程資料,以此了解工程確切位置、內容、或其他相關資訊。

實際於工程現地進行探勘,紀錄工程實際的完工成果。

針對前期的背景資料及實際探勘的資訊,搭配評選標準的指標,開啟評分討論會議,並給予各工程改善建議。
第一屆金爛蘋果獎回顧:
基於上述動機與審核方式,台灣河溪網結合各地區友團展開第一屆檢驗全國水環境計畫施作的公民行動。關心水環境健康的民間團體以金爛蘋果獎作為新一波的前瞻水環境建設的具體監督行動,志在跨越價值層面的僵持,由實際工程完工狀況追蹤計畫績效,一方面希望透過指出不當的案例來督促政府檢討制度,避免重蹈錯誤;另一方面,希望由好的案例來彰顯成就、深化共識,加速擴散真正「前瞻」進步的水環境建設理念。
(一)金蘋果得獎名單與講評:
秉持「以理性專業,為河溪發聲」的台灣河溪網,針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簡稱:前瞻)之「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第一批計畫所進行的民間考評,自七月啟動,捲動全國各地十幾個民間團體共襄盛舉,經歷23處水環境改善計劃場址的現場勘查,在這些第一批所完工的計畫中,根據包含了「生態功能改善」、「社會功能」、「計畫執行程序」、「設計」等四個面向的評分標準,經評分後選出民間眼中的金蘋果獎與爛蘋果獎。
被民間共同選為有指標性示範功能的金蘋果計畫之一,是台中市的「黎明溝水環境改善計畫」,該計畫除了同時兼顧水質改善、水岸環境美質、親水設計、生物棲地改善,也具備相當程度之公民參與精神。此外,新北市北海岸的「老梅漁港水環境營造改善」、「中角漁港水環境營造改善」、以及「已廢置永興漁港水環境營造改善」等三項計畫因為拆除不使用之碼頭水泥設施,有助於回復海岸自然地景與生態功能,也被列為金蘋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