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河溪學院】趴溪看魚的一百種可能 課程紀錄


由趴溪打開對溪流的想像

課程一開始,政霖老師就提出一個疑問:對溪流的想像是什麼?」每個世代對溪流的溪流的想像會有差別,到溪裡抓魚蝦、在溪邊烤肉玩水又或是想到在溪流發生的意外事件,從親近到陌生、疏離,你和溪流的距離是那一種呢?


政霖老師在和朋友一同趴溪進入水中後,開始發現到溪流豐富的水下世界。因此特別在課程中分享趴溪裝備,包括防寒衣、面鏡、防水背包、防水相機以及可以在釣具行或五金行買到的止滑,類似菜瓜布質料的防滑鞋,邀請大家帶著趴溪裝備,嘗試與溪流進一步接觸,打開對溪流的想像!


溪流像是一個住著各種居民的小鎮

在持續六年的溪流觀察旅程中,從獨流溪開始,逐漸拓展探險的範圍到不同溪流環境,在13度C的水溫下找櫻花鉤吻鮭、與傳奇性的台灣鮰不期而遇,還有跟著溯溪教練循著溪流地形上上下下,只為了和台東間爬岩鰍相遇。因為一次又一次地與溪流接觸,留下實地觀察經驗、影像和繪畫,才能讓我們在短短一個多小時一窺各式的水下世界。


政霖老師以在遠望坑溪的觀察經驗分享,溪流就像是一個住著居民的小鎮,小鎮居民會因為習性不同而選擇想要的居住位置或開設不同店家。溪流的中上層有他暱稱為溪流四劍客的溪哥、石賓(魚賓)、苦花及台灣馬口魚;靠近岸邊的草叢下,會有外型像是一根草的短尾海龍!而在照不到光線的深水區棲息較大型的掠食者,和腳踝差不多深的淺水域則住著比1元硬幣還小的鰕虎。


課程的最後,老師再次請大家想想,知不知道老家的溪流在哪裡?流環境的面貌?而與溪流連結水系或是田間溝渠,是不是有生物住在其中呢?最重要的是,來加入趴溪觀察,認識溪流的行列吧!


學員回饋

- 從實際觀察經驗出發,說明環境觀察與辨識重點,很容易留下印象,勝過一般圖鑑式的物種介紹,有助於田調及實作參考。


-從藝術家的口說,有溫度、有故事,美麗的欣賞這些生物們!很幸福!


-當初會報名這堂課是想瞭解河流這種巨大又複雜的生態系,而老師的分享中介紹了許多不同魚種對各自偏好的微棲地不同的利用方式,感覺又多窺探到一點水面底下的世界。

77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