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s://bit.ly/2UQixDC。刊登於 Science Daily, 2019.2.8
河溪沿岸帶狀棲地示意圖(非文章討論之案例)
內文摘要:
河岸廊道(河溪沿岸帶狀棲地)提供生物濕潤涼爽的庇護所,同時串聯因人為活動而破碎的棲地,成為動植物自然的遷徙路徑。而在氣候變遷衝擊下,野生物種尋找適合棲地的壓力升高,也讓河岸廊道的重要性隨之提升。本研究首次從物種遷徙的角度進行河岸廊道評比,作為後續保育或復育工作優先次序的參考。
針對物種遷徙的評比要點包含:[廊道寬度]、[遮蔽量]、[喬木覆蓋]、[連接兩棲地間的溫差]、[大致地景狀況]等。而優先復育區域的判斷標準是「尚未得到保護的區域」或「連接溫暖與涼爽棲地間的唯一廊道」。完成指認後,由區域管理者採取像是[移除侵略性外來物種]、[復育原生植被]、[公私協力維持土地自然狀態]等行動。透過這些行動,不僅確保陸生物種順暢的遷徙路徑,植被覆蓋也同時提供水生物種涼爽的棲地。
研究主持人Meade Krosby說:「在農業或都市地景的空拍影像中,你能觀察到沿著大河小溪的綠色河岸廊道,在人為活動影響下,這些河岸區域雖然不完整卻因為它們是倖存的棲地而有極高價值。在復育[廊道]之外,重點更在於擁有完整的[網絡],以利物種在地景中移動自如,因為面對氣候變遷,『搬家』是野生物種主要的選擇。」
小編內心話:
雖然上文的研究主要從「物種遷徙」的角度出發,探討河岸廊道以至於綠色網絡的重要性,不過對都市環境而言,建構綠色網絡的效益還包含[優化生活品質]、[調節微氣候]、[提升對於暴雨的吸納能力]等許多對於都市居民的好處,值得我們長期投資!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