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河川工程或許要更謹慎處理塊石的取得方式與來源

--河溪網夥伴的貼文分享,原文2021.4.13-

作者:徐蟬娟(台灣河溪網協會 常務監事)



究竟是生態工法?還是自然資材的浪費?


2021.04.12我們意外路過了”客雅溪二油橋改建及周邊護岸治理工程” 用混凝土黏著塊石作為護岸,有粗糙化效果,視覺景觀漂亮?還有哪些正面效益呢?

除了正面效益,我們更擔心負面的影響。石頭從哪來? 這些被黏著的塊石,是其他河川的護甲層保護著溪流不被掏刷,在溪水中做為許許多多生物的家。如果我們不能有系統性的管理我們的砂石,適當的疏濬取走粒料,妥適分配粒料的利用,那這樣的工法應該也稱不上生態工法吧?

現場有遇到鄉公所的人在現場監工,據說他們每日都到場,亦是我們走訪多件工程的首見,現地的排導水也做得不錯,也好奇生態檢核是如何規畫進行的? 鄉公所的人員一直抱怨這種工法很難施工也很難監工。都是審查委員要求要粗糙立面,所以就變成這樣。

唉! 審查委員要把話講清楚,設計者,甚至監督者(鄉公所)也要搞清楚本身要什麼。 這樣真的不是生態工法啦!


 

小編內心話:


「客雅溪二油橋改建及周邊護岸治理工程」,從相關新聞報導上可以看出應是新竹縣政府相當重視的一個政績,因而辦了公聽會、有詳細的會議紀錄及工程查核紀錄公開,也督促工程能做的相對細膩,有別於以往的全灰色鋪面水泥工程。


護岸的緩坡化與粗糙化,有助於生物的利用,也相對能與原本的自然景觀融合,但就如同夥伴所言,漿砌塊石的工法應用,也仍須再釐清其設計與應用上的實質目的,並謹慎處理塊石的取得方式與來源。否則這樣的設計可能生態功能有限,還可能影響了塊石來源地的溪流狀況(不確定此件工程的細節,因此就不在此下定論)。


河川裡的塊石具有許多功能,可能是水下生物的居所與育嬰房、是溪裡小魚的餐桌、是穩固溪床並減緩流速的自然固床工,也可能是創造「水躍」曝氣的自然打氧機,還有好多好多對於生態、河相、常民生活記憶的意義。因此在疏濬、掏取,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利用上,我們得再真切、殷勤、不斷囉嗦地請各個公部門夥伴再謹慎看待了。


圖片來源:寶山鄉公所網站


 

延伸閱讀:

1.客雅溪二油橋改建及周邊護岸治理工程開工典禮 - 寶山鄉公所:https://www.hcpst.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13&article_id=8130


2.「客雅溪二油橋護岸治理工程」公聽會會議紀錄 - 水利署:https://www.wra.gov.tw/News_Content_Table.aspx?n=12&s=41267


3.當家徒四壁~為什麼砌石護岸不見得生態?-人禾《從河說起》:

http://river-is-life.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_15.htm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