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特輯-第一屆金爛蘋果獎現勘筆記(二)
摘要:
2019年大夥走遍全台當時完工的「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第一期案件,一邊詳細檢查和討論案件優劣,一邊摸索如何向大眾呈現金爛蘋果獎的過程。當初選擇了社群網站來記錄,雖不如最後記者會時的資料那麼豐富,但回頭一看,仍是彌足珍貴的現勘紀錄。接下來將分篇章介紹當時的現勘筆記。
8/7 第四場現勘筆記:
這天我們到苗栗、台中訪查四件已完工案件,現場觀察如下:
1.『苗栗縣大安溪生態景觀公園亮點計畫-苗栗縣大安溪生態景觀改善』:工程施作區段鄰近140縣道,入口意象採用卓蘭盛產水果圖樣,設有無障礙坡道及階梯,往下走可見一圓形展演舞台及草皮,園內步道旁設有塑膠仿木座椅及路燈,惟遮蔭植栽稀少,走在其中令人感到炙熱難耐。生態池排水側溝採漿砌工法,於現勘時未見行水痕跡;遇大雨時生態池水宣洩不及,故施工單位又於鄰近140縣道水泥排水溝旁再挖出一條排水道。

紅色欄杆為無障礙通道,左方為階梯

生態池排水側溝 漿砌工法

水泥排水溝以及左方再次挖出的排水道(照片右側為140縣道)

排水道
2.『惠來溪系統(惠來溪、潮洋溪及黎明溝)水環境改善計畫-黎明溝水環境改善計畫』:本次現勘地點鄰近黎明里活動中心,公園入口設有水環境改善計畫簡介說明。工程於黎明溝兩旁種植水生植栽,河道內可見成群吳郭魚,並有紅冠水雞出沒;公園內規劃生態可食花園,推測當地居民用以種植蔬菜。工程於惠來溪流入朝陽溝開口處設有閘門,可隔絕汙水,而下游黎明水資中心將放流水引回,補注河道基流量。

現場說明牌子

河道兩側種植水生植栽

吳郭魚群

黎龍橋上設有跳格子遊戲區

生態可食花園
3.『山腳大排(南勢坑溪及南勢溪)水環境改善計畫-南勢溪環境營造』:現勘地點自向上路七段旁進入,於河道兩側採用漿砌石工法,有別於過去的砌石駁坎;而護岸則捨棄當地傳統竹枝工法,改採柳枝工法。河床中設有水泥踏石,僅以C型鋼固定,行走其上時踏石會隨之晃動;再往上游走,河道左岸部分步道被溪水淹沒,需涉水始得繼續前行。


漿砌石工法

周邊農田旁尚保有傳統砌石駁坎

晃動的水泥踏石

河岸左側部分步道沒入水中
4.『山腳大排(南勢坑溪及南勢溪)水環境改善計畫-南勢坑溪水道環境改善』:工程施作區段原為荒地、雜木林,入口廣場及園內步道皆採用不透水鋪面,於步道旁緩草坡種植台灣百合等部分原生種植物。工程將渠底混凝土打除,護岸採用漿砌工法,現勘時發現石材脫落之痕跡,而河道右岸近水步道僅有少許水生植物生長,惟部分路段流入生活污水,靠近時可聞到刺鼻惡臭味。


種植台灣百合

河岸旁近水步道採用壓花地坪

水生植栽生長情形不佳

生活污水排入步道
8/15 第五場現勘筆記:
我們到屏東及高雄訪查四件已完工案件,現場觀察如下:
1.『屏東縣境內河川環境整體營造-屏東縣林邊溪及保力溪水岸環境改善-林邊溪段(佳冬)』:工程施作區段共有五處,分別為左岸四處、右岸一處。 ▲左岸 (1) 土地公廟前廣場休憩節點營造:自林邊大橋進入左岸佳冬堤防道路,於土地公廟入口上坡可見護欄彩繪,廟前廣場使用柏油鋪面、邊坡種植欖仁樹,惟現勘時未見原規劃設置之解說牌及體健設施。 (2) 堤旁道路增設複層花台:自工程計畫資料及施作痕跡推測花台原為塊狀護欄,更新為連續式護欄以作為花台使用,種植小蚌蘭及石斑木,並有少量攀藤植物,惟未見排水功能的設計。 (3) 新設堤頂賞鳥觀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