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台灣河川希望工程:水利設施改善類特優獎──田寮洋一、二、三圳取水設施更新改善工程】

已更新:4月16日

由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辦理的「田寮洋 一、二、三圳取水設施更新改善工程」,在「#國土生態綠網」經費的支持下,嘗試「與生態共融」的灌溉設施改善計畫,在修復取水功能之同時,亦提升遠望坑溪的生態功能。


改善後的遠望坑溪
改善後的遠望坑溪

以修復河相及灌溉功能為目標,系統性優化與降低遠望坑溪之三道抬水堰及11座固床工,改良取水方式並改善長達1.1公里溪段的生態環境,為台灣首次完全實踐「#近自然工法」精神的河川生態改善工程,在兩岸護岸暫時無法更動之情況下,本計畫著力改善遠望坑溪的縱向連結性。


改善工程完工後,根據生態監測,與施工前相比新增了 11 種魚蝦蟹,包含3 種陸封淡水魚及 8 種河海需求種,其中含有保育類 III 級的棘鱗韌鰕虎,顯示恢復健康河相的策略,能使生物多樣性在短期內大幅增加。此外,根據模擬結果,且經凱米颱風驗證,本計畫在改善縱向連結之餘,減少了周邊地區淹水,使本計畫兼具社會與生態功能改善。


特別值得肯定的是,設計團隊創新地採用三種不同的取水替代工法,堅持河道內不使用水泥,力求以最小工程干預達成最大生態與社會效益。最終,以不到七百萬的工程費,完成突破性的生態改善計畫。


取代水泥工法的固床工
取代水泥工法的固床工

一直以來,農業用水需求與生態保育往往產生衝突,然而本計畫團隊的溝通與協調,克服本案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價值觀差異,順利完成符合生態永續的改善方案,可說是台灣灌溉取水設施的新典範。


本計畫對未來類似的水利工程設施改善提供寶貴經驗,示範如何同時達到生態改善並維持社會功能,為台灣的河川復育運動踏出重要一步!因此,也獲得本屆的河川復育特別獎。


由左至右:頒獎人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王筱雯教授、領獎代表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陳秀玲處長、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楊佳寧組長、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保育處郭俊麟助理研究員、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李國川站長。
由左至右:頒獎人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王筱雯教授、領獎代表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陳秀玲處長、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楊佳寧組長、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保育處郭俊麟助理研究員、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李國川站長。

由左至右:台灣河溪網協會廖桂賢理事長、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陳秀玲處長、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許國強協理、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保育處薛博聞處長、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李國川站長。
由左至右:台灣河溪網協會廖桂賢理事長、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陳秀玲處長、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許國強協理、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保育處薛博聞處長、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李國川站長。

主辦單位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執行單位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

設計單位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施工單位 :十大營造有限公司

監造單位 :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基隆工作站


照片來源: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提供


Comments


bottom of page